历经改革开放30余载风雨历程,我市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挥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民营力量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基础来源、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岳阳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记者在2013年岳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报告中看到这样几组数据:2013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18898家,个体工商户206639户,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484.0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61.1%,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3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975.6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408.06亿元,增长12.3%。非公有制经济半壁河山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非公经济成为就业的主渠道。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73.73亿元,增长24.6%,占全部税收的36.5%。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90%的岗位来自非公企业,极大地缓解了我市就业压力。
非公经济担当全市投资的主力。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7.2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95%,增长21.9%。电磁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依然强势,电子信息、纺织、新材料等新的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实现产业调整、城市发展、环境再造,三五一七、同联药业、韶峰建材、中南科伦等“退二进三”企业搬迁入园发展,实现企业技术和产能升级,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自1996年岳阳恒立在深交所上市以来,我市先后有10家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深交所7家,上交所1家,新加坡上市2家,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全省第二。截至目前,10家上市公司总股本27.6亿股,总资产219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9.3亿元。另据了解,我市市级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达45家,其中24家进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改革春风劲吹,我市非公经济新一轮发展的热潮涌动,昔日的“草根经济”已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茁壮成长为岳阳经济版图上的“参天大树”。
本报记者 徐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