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突破行政权力和资源的限制。
苏州是个地级市,地少人多,资源贫乏。在计划经济年代,苏州的工业基础较薄弱,“烟囱没有宝塔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苏州的变化令人震惊。2009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达到2.3万亿元,在全国仅次于上海,排第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5亿元,全国排名第七。苏州的工业经济总量不仅超过了所有的计划单列市,而且超过了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下辖的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五个县级市,个个工业总量和财政收入都超过苏州市本级,全部进入了全国经济百强县前列。
二、我们应向苏州学什么?
一要学理念。观念落后,往往是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我们要学习苏州人“敢为人先”的理念,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能够先人一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敢冒风险,争创一流。要学习苏州人“亲商、富商、安商”的理念,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为外来投资老板搞好服务,让老板顺心、开心、舒心、安心。要学习苏州人“崇尚务实”的理念,“听南京的,看上海的,干自己的”;“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行;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行;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行。”
二要学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苏州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苏州市委、市政府在每个时期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出“苏南模式”,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农转工”;进入90年代后,抓住上海浦东开发的契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内转外”;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狠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质量的“低转高”。苏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资金、土地、环境、科技、人才等“瓶颈”问题,但都被他们成功化解。苏州人识时识势求新求变的创造型思维方式,的确使人深受启发。
三要学操作。操作即执行力。苏州人是精于操作的高手!在古代,他们创造出了“双面刺绣”和“苏州园林”;在今天,他们创造了经济“神话”。苏州人不尚空谈、踏实肯干、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