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色通信 短波蓄势腾飞

来源: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日期: 2021-05-24 09:09
浏览量: 1

回顾建党百年的红色通信,便是从“半部短波电台”起家,自此,从战火硝烟到全面解放,短波电台功不可没,在作战指挥和情报传递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短波通信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曾在1941年为全军通信兵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随着通信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短波通信因其某些原有缺点,曾被新的通信技术所赶超。但近年来,凭借短波技术及设备的新发展,无论是在军事战场、应急救灾,在探秘星辰大海的科研之路,还是在助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民用领域,短波通信又以其不可替代性,正蓄势腾飞、再造辉煌。

短波通信从无到有

短波,按照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的划分是指频率为3MHz-30MHz的电磁波。利用短波进行的通信称为短波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短波的传播方式主要以天波传播为主,天波是无线电波经高空的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部分,这部分经地面与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后(多跳传播),可以传几千公里,甚至更远。

1901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在英国与纽芬兰之间,实现了跨越整个大西洋的无线通信。之后,因无线电短波通信设备价格低廉、便携性强、操作简单、灵活、无中继、抗摧毁性等优点,短波通信迅速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中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

自二战伊始到20世纪60年代,短波通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广泛应用于政府、军事、外交、气象、商业等领域,许多国家建立了覆盖本地区或世界性的专用通信网络或公用网络,用于传送电报、电话、传真、低速数据和图像、语音广播等信息,在国际通信、防汛救灾、海难救援以及军事通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短波通信经久不衰

即便是卫星通信出现以后,短波通信由于多种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原有的不少缺点,使通信链路质量大大提高,无论是语音通话还是数据传输质量均可以与卫星通信相媲美。

今天,各国军方正与工业界合作研究短波无线电新技术。比如,国外某些军用侦察机升级配备了短波电台,对拓宽侦察范围,提升信息命令控制传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民用领域,凭借短波技术及设备的发展,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适应技术、跳频技术以及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等新技术优势,不断提高短波通信的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为新业务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短波通信蓄势腾飞

作为较早被使用的通信方式,短波通信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无形利器,在当今社会,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战争或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他通信网络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卫星网络也难以避免,但短波通信可通过自寻路径不间断传播,有效处理战争或灾害的发生所造成的通信中断问题。

今后,短波宽频带高速率传输技术将是短波通信重要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实现宽频谱、宽信道、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这对于命令控制和数据通信至关重要;二是提高抗干扰性和保密性技术研究也是短波通信技术需克服的技术难点。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高效和安全,满足新时代工作需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通信战场中,通过组建集成短波通信网络,可以与卫星通信互补,实现“联合作战”,即使卫星等其他通信网络已受到损坏,无论路由如何,在山区、戈壁、海洋和沙漠等地区,基于短波通信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的优势,数据仍可利用短波通信高速度、高质量到达目的地,以消除通讯盲区,永葆通信最后一道防线的战略地位。

短波监测“国家队”

随着短波通信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国际、国内各类短波电台干扰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做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提升频谱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是无线电管理部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作为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时刻从讲政治的高度主动把自身工作融入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支撑能力和技术水平。

目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短波监测网,拥有系统的短波信号监测定位分析能力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该网由9个国家级短波监测站组成,建有自动化短波监测定位系统、大型天线阵空间谱估计短波监测测向系统、短波TDOA定位系统及电离层探测等系统,对复杂信号具有快速监测定位及智能监管能力,对处理国内外短波有害干扰,掌握短波频段频谱资源使用情况,保障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以及提升国家应急通信能力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