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志 坚
(根据录音整理 2015年2月11日)
今天,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召开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刚才,殷清华主任传达了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林霞辉副秘书长通报了全市2014年度新型工业化考核结果;恢清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及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作了工作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体现了对全省推新会议精神的落实,体现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部署与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借此机会,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定位
现在我感觉到,全市的工业氛围不是浓了而是淡了,工作力度不是强了而是弱了,甚至有部分县市区的主要领导同志对工业工作存在撒手不管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财政收入方面,县市区财政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力贡献有限,所以县里主要领导对工业的关心度、关注度在下降。二是社会稳定方面,随着企业改制接近尾声,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找政府“麻烦”的少了。县里主要领导关心的票子问题和稳定问题都与工业没有那么直接、密切了,所以对工业出现撒手现象。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中央政治局在研究工业工作时,明确指出“工业是我国的根基所在,支撑着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实现,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从岳阳来看,工业还是占大头,挑大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8.9%,将近半壁江山,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也将近半壁江山;全市财政收入256亿元,而工业利税总额360亿元(包含中央税收),工业税收仍是我市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看,县里的资金包括专项资金,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来自工业企业的贡献,如果大家都不作贡献,中央拿什么钱来转移支付?岳阳去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是比较稳定和健康的,除个别指标未达到预期外,主要指标都基本实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业还是在作支撑、作贡献。投资方面,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83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6.5%,如果没有工业项目和工业投资,发展就没有支撑。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岳阳打造成为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全省上下尤其是岳阳要朝着这一目标奋进。什么是增长极?渐伟书记在全市的领导干部会上作过解释解读,作为增长极,总的来讲是要具有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但这“三力”的表现是要靠规模、占比、发展速度、增量占比等要素和指标作支撑的。刚才恢清副市长分析,去年岳阳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园区增加值的规模等几个指标在全省排位靠后,与岳阳的地位、形象不相称。比如岳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11.16%,而长沙占27.47%,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占44%,且比前年提升了2.2个百分点,而岳阳的占比是下降的;比如工业投资这块,岳阳只占全省的9.2%,长沙占19.2%,株洲占10.4%,比岳阳高1.2个百分点。要真正成为增长极,这些要素、指标都是衡量的标准,而工业还是重头。
打造增长极,关键还是要发挥岳阳通江达海的优势,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业,但航运物流业发展需要其他产业支撑,需要工业和实体经济支撑。现在城陵矶港集装箱仍只有22万标箱,而且一半以上是中转的,岳阳本地货源才5-6万标箱。岳阳的产业以重化工为主,箱量少,许多适合集装箱运输的产业发展不够。所以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改变对工业减弱领导力度的态势,把工业发展、推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工业工作的领导、支持和协调。
二、增强定力
习总书记强调要有战略定力。我感觉现在大家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有点悲观、信心不足,包括县市区、市直部门和部分企业的同志,都存在悲观情绪。目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与过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确实不少,传统的工作思路、方法已经不太适应。这就是新常态,就是新常态下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全球、全国、全省都普遍存在,不只是岳阳难,大家都难。在这种状况下,谁能够攻坚克难,谁就能取得胜利。岳阳的基础条件、发展机遇、发展平台、发展潜力都不亚于别人,而且有很多别人没有的发展条件、优势资源与重大机遇,一定要抢抓新常态下的新机遇,用新思路、新思维、新手段实现新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三、科学定调
刚才恢清副市长对2015年的推新工作目标进行了部署。从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开始,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研究2015年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的定位总体上是比较审慎的。新常态下,岳阳要适应发展速度转变,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要向中高端迈进。什么是中高速?岳阳作为新增长极不应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暂且不论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但这至少是个态度问题,所以10%左右是岳阳的实际工作目标。2015年工业投资目标是增长8.5%,但实际工业投资工作目标要定在10%以上。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目标是下降5%,岳阳受产业结构限制,我们的指数比较高,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达到这个目标,每年需要下降8%。所以我们的定调不能高调,但也不能低调,还是要按照岳阳发展的定位来定调,朝稍高目标、中高速增长目标努力。
四、准确定向
总体而言,我市的定位、定调是准的、定力是足的,但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于怎么发展、怎样实现目标感觉有点茫然,总觉得抓手不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还在探索中。这不是坏事,只要大家在认真思考与研究,就会有好办法。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刚才恢清副市长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都很好,大家要按恢清副市长的部署与要求去抓落实、抓出成效。个人认为:一是产业要多点。要构筑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通过技改扩能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航运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区域要多元。发展工业要集约节约,向园区集中,到园区发展。岳阳的园区经济占GDP比重比较低,在前些年的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中,这个指标丢分比较多。全省增加值过百亿园区18个,岳阳勉强挤进2个,且排位靠后。我们很努力,但人家更努力、发展更快,所以岳阳的园区发展要加力,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135”工程的要求,大力发展工业地产,推动工业集聚。另外,园区发展的环境很重要,家毫省长在“两会”期间到岳阳代表团听取意见时讲:现在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如土地优惠、财税优惠等,已经没有生命力了,关键是优化发展环境与服务环境。园区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技术人才配套,更好地为企业打造优质发展环境。三是技术要多层。按照工信部及省经信委要求,关键是要加快“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和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用新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新技术带动新项目。当然岳阳不可能完全搞高新技术、中高端产业,岳阳的高端产业毕竟是少数,大量还是中端,还有一部分中低端,我们要实事求是。岳阳的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虽然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但是占比并不高,岳阳的高加工度工业只占27.1%,高技术产业仅占7.86%。企业是主体,技术上、创新上、改造上更多的要依靠企业,工业主管部门主要考虑怎么去引导、支持和扶持。四是企业要多数。工业的产出离不开企业数量的支撑。岳阳的规模工业企业要增加,按照恢清副市长的工作报告要求,2015年增加100家以上。具体路径:把现有的企业做大,增加产出,达到规模工业的要求;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引进在外乡友回乡创业,新上规模工业企业。
只要大家把上述的定位、定力、定调、定向“四定”搞定了,工业稳定健康发展必将成“定局”,岳阳的工业就一定能实现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中高速发展,在打造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的征程中继续发挥支撑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