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产业,对实施我省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今国内外汽车产业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我省汽车产业存在的突出矛盾,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状况
(一)基本情况
汽车工业是湖南省的传统产业,经过四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和较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全省汽车行业有生产企业300多家,其中,整车厂55家(汽车生产厂34家,摩托车生产厂6家、农用车生产厂10家),汽车工业净资产约50亿元,从业人数11万人。据2000年统计,全省汽车产量23万辆,其中越野车1.2万辆、载货车600辆、客车1万辆(含底盘0.7万辆)、轿车600辆、农用运输车1.6万辆、摩托车19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107.2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十七位,汽车工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省GDP的0.65%(全国为0.91%)。目前,我省汽车工业初步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及零部件骨干企业,我省生产的部分产品,如越野车、工程车辆、客车(含底盘)、摩托车以及汽车空调等关键零部件等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相对特色优势和一定的基础。
越野车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引进日本三菱PAJERO越野车的生产技术与工艺,规模迅速扩大,现已形成年产猎豹越野车3万辆的生产能力,国产化率已达60%以上。2001年生产越野车11000辆,产值超过21亿元,在全国中高档越野车生产规模中排名第1、产量第1,成为全国著名汽车制造企业之一。
工程车辆 我省从事工程专用车辆生产企业有七家,资产总额约30亿元,代表产品有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泵车、环卫清洁车、电动轮自卸车等等,产品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全国领先地位,混凝土泵车产销量占全国60%以上,汽车起重机约占30%,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销售收入16亿元。其中四家骨干企业是:
(1)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是建设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依托国家级研发中心的雄厚技术力量,开发制造出混凝土泵车、环卫工程车、道路路面施工机械等系列工程车辆产品,2001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
(2)浦沅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程机械骨干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有汽车起重机、特种车辆和建筑机械等三大系列产品,其中汽车起重机采用了德国利勃海尔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并与日本加藤和多田野公司合作,拓展了产品系列;引进德国技术,自主开发生产42M混凝土泵车获得成功。2001年公司销售收入达4亿元,利税达1800万元。
(3)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要产品混凝土泵车、全液压控制推土机、平地机等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产品中占有主导优势,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2001年产品销售收入6.87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
(4)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其引进技术开发制造的108吨、154吨电动轮自卸车,是国内唯一采用电动轮控制的大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
客车 我省有各类型客车生产企业20家,其中主要生产企业4家,2000年生产各类客车9000辆,产值9.1亿元,骨干企业如下;
(1)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 主导产品有大中型高档客车、普通客车、卧铺客车、城市公交车和轻型客车等产品,年产能力约3000辆大中型客车,2001年生产各类客车1927辆,销售收入20220万元,实现利税1009万元,年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9位。
(2)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 主导产品有大中型客车,百富利面包车,卧铺车和军改车等,年产能力为大中轻客车3000辆,2000年生产各类客车1000辆,销售收入10664万元,实现利税258万元。
(3)湖南汽车车桥厂 我省轻型客车底盘的主要生产企业,主导产品有轻客底盘、轻型客车和汽车前后桥,2001年生产轻客底盘6718辆,轻型客车400辆,以及前后桥产品5万套,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税1245万元。
(4)长沙梅花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生产汽车车身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客车的生产,现有年产中轻型客车能力2000辆,2001年生产中轻型客车1000辆和30个型号汽车车身产品,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利税5290万元。
摩托车
(1)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 国家重点支持520户大型企业之一。公司拥有摩托车合资企业二家(光南、南雅)、上市企业1家(南方摩托股份公司)和直属企业一家(株洲摩托车厂),联营企业1家(长江动力机械制造公司),1997年生产摩托车31万辆,创下历史最高产量纪录。
(2)岳阳骏马摩托车工业公司 该公司为民营企业,经过二年建设已形成10万辆的年产能力,计划2002年销售5万辆,产值达到2亿元。
轿车
江南机器厂 我省唯一的轿车生产企业,拥有年产1万辆奥拓轿车生产能力的组装生产线,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几乎所有零部件均由全国配套厂家生产。但由于企业发展实力不强,建厂以来奥拓轿车最高年产量仅为2000多辆。
汽车零部件 全省近20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2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约20家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已在全国行业中脱颖而出,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成功地在各自的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如长沙汽车电器集团公司,通过消化德国技术,已成为桑塔纳、奥迪、捷达、依维柯、大发、斯吉尔、康拜斯等国内名牌汽车产品配套企业,现已具有生产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分电器等七大品种200万套的生产能力;株洲火炬火花塞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德国火花塞镍包钢中心电极技术和超静压成型等技术,形成年产火花塞1亿只的能力,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公司上市后,实力大增,已开发出车灯车镜等零部件产品打入了美国市场;岳阳恒立冷汽设备有限公司,引进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客车空调生产技术和设备,产品延伸开
发覆盖了中巴空调、轿车空调和大客空调。作为上市公司,该公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湖南汽车车桥厂为全国最大独立的轻型车桥生产厂,其产品长期为东风轻型汽车配套,生产能力达10万套,2001年生产前桥4.5万台,后桥5.5万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省汽车工业整体规模及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汽车工业在全国的地位由七十年代的第6位、八十年代初的第10位,退到目前的第16位以外,已落后于工业基础比我省薄弱的赣、桂、皖等兄弟省区。我省汽车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厂点多、布局散、规模小,开工不足,3/4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二是机制不灵活、结构不合理、调整力度不强,使得南方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湖南重型汽车制造厂等一些国有汽车骨干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三是由于缺乏整车企业做依托,使得零部件发展迟缓。四是整体技术水平低下,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五是销售服务体系落后,限制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开发。
二、入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给汽车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有利于汽车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与国际汽车业实现优势互补,参与国际汽车贸易、生产合作和产业分工;二是有利于解决生产规模小、开发能力差、结构不合理、产品价格高、经营机制落后、市场不规范,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长期制约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三是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法制化的汽车管理制度。同时,汽车产业也面临严峻挑战,如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减让,将导致部分汽车产品进口数量快速增加,国内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取消国产化要求,可能增加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压力,加大企业开发难度,汽车工业可能从制造业变为组装业;放开服务贸易领域,将削弱国家对国内汽车市场的控制力。
具体对我省汽车工业产品的影响而言,大体可分二类情况:
一类是冲击较大的产品,有轿车、载货车、高档客车、高档摩托车等如奥拓轿车、湘江6450客车、长汽轻型货车、湘江重型车。这类产品无论从性能、价格、可靠性、综合质量和生产规模等各方面均无法与国外相应产品竞争。
另一类是冲击程度较小的产品,如越野车、普通轻型客车、卧铺车、工程车辆、大众型摩托车和重点零部件等,这些产品有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有的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大的知名度,如长丰越野车、湖桥轻型客车底盘、三湘卧铺车、浦沅、中联和三一的工程车以及恒立汽车空调、南岳油泵等。
三、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思路、目标及项目
(一)基本思路
坚持开放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确立在开放中逐步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发展目标。实施非均衡竞争战略,“有进有退”,量力而行,摈弃“齐驱并进”、遍地开花的做法,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结合我省情况,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方式推动湖南汽车工业发展:重点支持以大集团为主体的越野车、工程车及经济型轿车生产发展,鼓励它们与跨国公司实行全方位战略性合作和重组;大力支持具有独立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和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做大做强;支持对不具备生产条件或比较优势差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破;促进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汽车企业组织格局的形成。鼓
励和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汽车产业,加大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
(二)总量目标
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省汽车生产能力达到35万辆,其中,越野车8.5万辆,轿车20万辆,工程车3000辆、客车3万辆(含底盘2万辆)、摩托车80万辆,农用运输车6万辆。实现汽车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左右。
(三)结构调整重点
(1)产品结构调整
越野车 重点发展V6-3000型越野车,引进日本三菱PAJERO IO和PAJERO MINI型汽车制造技术,开发生产家庭型越野车。
工程专用车 巩固和发挥我省工程专用车的优势,向多品种和适度规模发展。重点开发生产混凝土泵车、工程起重车、施工工程车、城市环卫车和生产高速重型集装箱牵引车及大功率重型特种车。
轿车 重点开发生产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规定要求的经济型轿车。
载货车 利用载货车生产企业的现有基础,重点发展适合城乡使用条件和专门用途的中轻型载货车。
客车 重点开发生产适应旅游和高等级公路需要的大中型、中高档客车及专用客车底盘。开发生产绿色环保公交车和低地板客车。
摩托车 鼓励企业自主开发与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面对国际、国内以及城乡不同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档次。支持开发生产电动摩托车。
农用运输车 重点开发和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新一代车型,形成持续生产能力。
零部件 重点扶持影响整车性能、具有发展潜力的越野车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生产企业,提高竞争力;鼓励已有一定优势、产品能批量出口的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汽车电子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产品。
淘汰环境污染严重的汽车及零部件(如以未安装限油器的单缸柴油机为动力的农用运输车、以CFC-12为工质的汽车空调器及以CFC-12为发泡剂的汽车塑料发泡件等);逐步限制化油器等技术落后产品的发展;对技术含量不高、达不到环保要求、市场供大于求的车辆产品或为中型车、农用车配套的一般零部件实施优胜劣汰;规范卧铺客车和载货车类汽车的生产,禁止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产品生产和销售。
(2)区域结构调整
――结合我省“长(沙)、株(洲)、潭(湘潭)一体化”建设,重点培育我省汽车生产、销售产业链。
――支持郴州市利用湘南汽车市场优势,实施资产整合,大力引入外资和民间资金,建立载货车、农用车的生产、销售基地。
(3)结构调整的项目
重点支持全省标志性工程和重点工程
①重点扶持长丰集团轻型越野车,采用滚动发展方式,加快长沙科研开发基地和生产基地的建设,力争“十五”末期,产量达到8.5万辆,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利税突破40亿元。
②利用我省作业性专用车的比较优势,重点培育浦沅集团公司、三一重工股份公司、中联重科中标实业有限公司和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保持建筑施工、环卫作业、起重汽车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作业性专用车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
③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先以现有奥拓车为主,抓紧新产品开发,同时开发排量为1.3L-2L的轿车,争取2006年-2007年达到生产轿车20-25万辆。
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
①挖潜我省中型客车(7~8M)底盘潜力,带动中型客车的发展,力争2~3年内,使湖南汽车车桥厂形成2万台客车底盘,15万套车桥能力。
②支持湖南三湘客车集团、长沙梅花汽车改装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湖南汽车制造厂运用民间资金发展中轻型客车,主选车型为7-8米系列前置客车、7.9-8.9米系列后置客车,使我省中轻客产量超万辆。
③支持北汽福田长沙车辆厂的发展,尽快形成年产量达6万辆农用运输车的规模。
④重点抓好生产技术先进,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零部件企业如株洲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南岳油嘴油泵有限公司、湖南汽车车桥厂、岳阳恒立冷汽设备有限公司、江滨机器厂等,使其尽快融入全国整车配套体系,并打入国际市场。
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资产整合、转机建制、靠大靠强。
①支持湖南汽车制造厂、长江动力机械厂、湖南重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郴州南燕汽车厂等一批产品有市场,但自身实力不足的企业为拓宽产品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和产品市场,到省内外异地建分厂或联营办企业,期以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广泛吸纳民间资金。
②支持江南机器厂与台州吉利集团、湖南汽车制造厂与中泰集团、北汽福田与长沙梅花汽车改装有限公司、中联重科与浦沅集团公司、湘火炬与株洲汽车齿轮厂的联合、兼并。
③支持南方摩托、光南摩托、株洲摩托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产重组,转机建制,尽快盘活国有资产。支持南方摩托车技术中心的建设,为创建新品牌,提升湖南摩托车产业发挥作用。
④支持中国黄岩华日集团与我省民营企业组建摩托车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和专项技术。
支持劣势企业通过关停并转,退出制造业转为汽车销售服务行业或其他行业
①支持南雁汽车制造厂、长沙汽车改装厂、宁乡红旗农用车厂等企业实行全部或部分转产,从事汽车销售、出租或其他第三产业。
②支持长沙汽车电器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实施破产。
③淘汰一批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四)对策措施
1、认真贯执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推进法制化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及其实现形式,改革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行政审批机制,制定和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放宽汽车产业市场准入限制,允许各类投资主体的进入;二是改变目前根据投资项目、投资来源和投资规模分级设限的审批制度,由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三是改革汽车管理制度,推广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四是消除地区和行业垄断,规范竞争秩序,形成统一开放市场;五是消除多头管理、多层执法现象,整合各类管理 与执法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国家有关汽车产业法律、法规和WTO规则要求,抓紧对现有的法规、政策进行全面清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汽车安全标准、节油标准、环保标准、质量标准等技术法规实施办法或细则,进行汽车产业的法制管理,引导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和引导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湖南实际情况,制订湖南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明确发展、限制、淘汰产品、技术项目,定期发布,引导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充分利用我省区域优势、市场优势,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汽车企业来湘发展。支持外来资金、民间资金来湘独立建 厂,兼并收购现有汽车企业,对引进资金技术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在长沙星沙开发区建立汽车工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汽车工业入园,也为地处偏远地区的优势企业实行战略转移提供必要条件。
积极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汽车产业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鼓励、支持信誉高、实力强、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和对外融资等渠道筹集发展基金。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企业负担过重、冗员过多、债务过高的问题,确保企业富余人员顺利分流和社会稳定。加大对汽车产业研发和技改的资助力度,研究制定国产化优惠政策的后继替代政策,出台符合国际惯例、支持企业研发的优惠与扶持政策,促进外方加大对合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和技术支持。严格控制不具备联合开发条件的整车引进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通过财政引入资金的新上汽车技改项目。
3、推进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加快以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为主、引进技术消化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汽车产业的技术改造;支持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并予以政策支持。
进一步完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使之成为企业的技术后盾和依托;大力推进院校、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方式,建立科技开发机构。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人才管理机制,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广招人才。建立在职职工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基地。
4、发展大企业、大公司为核心,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运用国家和我省对重点企业的各种支持政策,集中扶持列入省标志性工程和重点工程的企业集团尽快壮大实力。鼓励优强企业利用自有的产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找准市场定位,并通过兼并重组和吸引社会资本向产权多元化发展,利用社会存量,调整产品结构,开拓产品市场。对其有利于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改造项目,将优先支持其直接融资,鼓励、支持建立现代化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体系。
以大企业、大公司为依托,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其分工协作,推动中小企业优化重组。支持我省骨干企业改变“小而全”的落后生产方式,向系列化、多品种、规模化发展,创优秀品牌,形成企业特色。鼓励零部件企业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营,向系统供货、模块化供应方向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性、全球性供货商。
5、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参入国际分工与竞争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我省与国外汽车业间的信息交流和经贸往来,积极引进国外资金、管理和技术,对企业实行战略性改造和重组,寻求与跨国公司、优势企业的战略联盟和合资合作。全力支持长丰与三菱的更深层次的合作,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扩大产品出口,并对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建立载货汽车、微型汽车、大中型客车、专用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外建立销售渠道、生产基地及售后服务中心。
二○○二年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