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委2017年党风廉政教育之以史为鉴(二)年味浓浓日,恰是家风涵养时

来源:市经信委 纪检监察室   日期: 2017-02-03 15:15
浏览量: 1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聚人气的传统节日里, 游子归来,长幼共聚。沉浸在家的温暖里,总有说不完的话语、诉不尽的衷肠,这里面充盈着祝福、祝愿,也饱含着叮咛、期盼。诚可谓:合家团圆迎新春,家风涵养正当时。

家,是身体驻泊的港湾,也是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积淀。上下5000年的中国历史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家风故事,“陶母退鱼”的故事就一直流传至今。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监管渔业。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更映射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礼仪、气节与情感乃至民族的精神。

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样十分重视家风家教。毛泽东生前不许子女经商、不许搞特殊化、让他们亲身参加劳动接受锻炼;周恩来制定十条家规,“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等等。媒体新近报道,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当年为了革命将亲子含泪送人,失散23年重聚后,已是“高官”的母亲却不徇私情,让儿子继续务农终生;亲孙子想办个“农转非”,同样被拒……不只是老一辈革命家,我们党的每一位先进典型、优秀代表,都是高风亮节的楷模,其身上都能找到清正家风的影响。清正家风是党员干部定其家、正其身最佳的精神养料,是奠定子女成长的思想基础,更是塑造整个社会的气质品格。

良好的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一旦管不好家里人、办不好家里事,必然会家风败坏、后院起火。刚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苏荣就曾在忏悔录中写道,“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不只是苏荣,从近年来曝光的腐败案件看,有的领导干部搞“前门当官,后门开店”,搞“夫妻店”“父子档”谋取私利,最终导致全家贪腐、同陷囹圄。这种“全家腐”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败坏。这种家风,完全背离清正的要求,破坏了党和政府形象,最终也毁了整个家庭。

家风清正,方能廉洁从政。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对党员干部“修身齐家”提出了高标准、划定了底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厚德尚廉的养分,提升自己的境界;另一方面要以革命先辈和先进模范为镜,以党章党规党纪的提倡和禁止为镜,常常对照、时时对标,提醒自己不忘党员本色,提醒家人“莫伸手”,形成培树良好家风的醇厚氛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时间被年味和亲情弥漫、浸染,当全家共迎新春、接喜纳福,可千万别忘了涵养清正家风。因为,好家风是陪伴家人一生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