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经信委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根据市委、市政府“一极三宜”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延伸拓展石化产业链,持续推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半年石化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运行情况
上半年,我市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572.7亿元、同比增长0.7%,工业增加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1.5%。
1、央企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由于上半年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国内汽柴油几次提价,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企业效益见好。1-6月长岭炼化实现税收49.7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667.3%。巴陵石化完成产值74.5亿元,同比增长2.1%;亏损1.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亏损2.1亿元。
2、民营重点企业逆势走强。以东方雨虹、长岭科技开发、高安新材料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型民营企业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开拓创新,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抢占市场先机。东方雨虹大力推进智能化和机械化的应
用,采用机械手式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产能效率提升了50%,1-6月完成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5847万元,同比增长36.2%;长岭科技开发公司的馏分煤焦油加氢改质技术、FITS加氢技术、膜强化传质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均已实现转化,建成工业装置运用,1-6月完成产值4900万元,同比增长180%;高安新材料通过改造节能的创新项目——回收MOCVD尾气生产高纯氨,为国际首创,1-6月生产高纯氨产值424万元,同比增长147%。
3、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在建项目进度加快。嘉欣石化20万吨/年精制石脑油精馏分离装置、中顺化工磷酸三辛酯及双氧水配套、东方雨虹三期1000万平方米/年防水板等6个项目均已建成,正在进行试生产,金叶众望经济作物专用肥及配套工程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及车间封底。二是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启动。催化剂长岭分公司云溪基地5万吨/年催化裂化催化剂、巴陵石化2万吨/年SEPS工业化装置项目,金瀚年产20万吨植物油抽提溶剂中间体等8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绿色化工产业园签约了5万吨/年废润滑油综合利用、20万吨/年医药中间体等12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的项目,签约资金11.6亿元。滨江产业园承接长株潭化工项目转移,签约了株洲福尔程化工有限公司、株洲英东实业有限公司、株洲石英化玻有限公司等企业。
4、结构调整逐渐加快。在石化产业增速明显回落、价格利润下滑、生产成本提高等情况下,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并通过创新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优势。长炼实施240万吨汽柴油加氢、RSDS技术系列改造,今年10月份,汽油和车用柴油质量将达到国Ⅴ标准。巴陵公司正在筹备实施350万吨/年化工型炼油改造,并配套建设相关化工装置,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提供充足的化工原料,同时依托现有高分子材料基础,开展特种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环氧树脂、尼龙等3D打印耗材研究,已与华曙高科在3D打印材料及相关设备开发等方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长岭科技开发公司新建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用于开展小试技术的中试研究及对园区内外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及检验检测服务,推动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
1、结构性过剩严重。由于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一些大宗化工产品市场长期低迷,价格一跌再跌,环氧树脂、己内酰胺、乙酸仲丁酯等上半年均价跌幅分别为27%、21%、22% ,许多重点企业销路不畅,出厂价格持续走低,利润下降,加之国内同业竞争对手的增加,加剧了企业的困难。
2、行业成本上升。当前石化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用电成本等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环保成本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企业成本大项,企业盈利空间减小,导致产品生产、项目投资动力不足。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石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如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原料互供、“三废”处理、消防建设、水体防控等。虽然绿色化工产业园和滨江产业园已在基础建设中投入不少资金,然而污水处理、集中供热、消防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
4、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尽管我市石化产业在大厂人才技术的强力支撑下,取得了很多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但由于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创新发展尚未形成气候,企业在技术创新、智能操作、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尚未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效应。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下阶段,我们将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特色化工产业链和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技术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在综合考虑我市石化产业原料资源、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前提下,瞄准化工新材料这个市场前景巨大、技术含量极高、产品附加值诱人的尖端领域,集中力量在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卫生级化工材料以及橡胶纤维黏合剂建筑用高分子材料上下功夫,充分依托两厂的锂系聚合物、环氧丙烷、己内酰胺资源,加大石化产业招商力度,主动与国内先进化工园区和大型化工企业联系,引进尼龙拉伸膜、SEBS输液袋、碳酸二甲酯、聚碳酯等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不断补充完善现有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石化企业存在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因此,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关键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依托巴陵人才工程,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聚集更多创新要素和资源,选准创新的突破口,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抢占自主创新制高点。
三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进一步推进石化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全市石化产业两化融合水平。在绿色化工产业园和滨江产业园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试点工作,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安全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四是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反映石化产业发展困难问题,加大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所在地政府协调力度,全力解决两厂及其他企业困难问题;继续深入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一线,全面收集筛选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