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2015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编稿时间: 2016-02-03 来源: 市经信委 经济运行科 作者: 李璞  浏览量:
 

2015年,全市工业战线积极应对新常态,紧紧围绕“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总目标,以“621”行动计划为总抓手,调结构、促转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工业经济逆势奋进,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经济持续稳定上行。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呈低开高走态势,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165.8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排全省第4位,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0.5个百分点。其中,12月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同比增长8.2%。

IMG_256


2015年全省各市州实现工业增加值情况表

单位:%

市 州

累计比重

同比增长

市 州

累计比重

同比增长

本月

累积

排名

本月

累积

排名

长沙市

30.2

9.4

9.2

3

张家界

0.5

6.0

6.6

12

株洲市

10.0

8.3

8.2

5

益阳市

5.1

6.0

7.1

8

湘潭市

7.9

7.6

8.2

5

郴州市

10.5

7.3

7.2

7

衡阳市

5.1

7.5

7.1

8

永州市

3.1

9.8

10.1

1

邵阳市

4.8

8.2

9.7

2

怀化市

3.0

5.7

7.0

11

岳阳市

10.9

8.2

8.3

4

娄底市

3.8

6.2

5.7

13

常德市

9.3

8.0

7.1

8

自治州

0.7

-3.9

5.2

14

全  省

100

7.5

7.8

2、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工业投资逐步回暖,全年分别举行了四次项目集中开工和竣工仪式,项目建设不断升温。1-12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965.2亿元,同比增长15.8%,扭转了1-6月下降4.65%的不利局面,增幅由全省排名倒数第1回升到了第7位。

IMG_256

3、重点产业拉动有力。全市以石化、食品、机械、建材等为主体的十大产业体系1-12月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7个产业实现增长,食品、造纸、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分别增长13.7%、13.3%、1.2%,装备、有色及环保、电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2.7%、11.4%、10.9%、12.5%。

AT2%78{$}N_X~S30I9[M~TI

4、地方工业发展迅速。1-12月,地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湘阴县、岳阳县、平江县、华容县分别增长9.5%、9.0%、8.8%、8.8%,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0.7、0.5、0.5个百分点。

2015年1-12月各县市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情况表

当月增速(%)

累计增速(%)

全市

8.2

8.3

湘阴县

11.2

9.5

岳阳县

9.1

9.0

华容县

10.6

8.8

平江县

10.5

8.8

汨罗市

9.4

8.7

临湘市

8.4

8.3

君山区

8.3

8.2

屈原区

8.3

8.1

经济开发区

8.2

8.1

云溪区

5.0

7.3

其中:区本级

9.5

8.7

岳阳楼区

3.3

6.1

南湖区

-11.1

-5.0

5、园区工业聚集加快。全市各园区不断扩园升级,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市1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60.1%,同比增加9.5个百分点。6个园区实现10%以上增长,湘阴县工业园、华容县工业集中区、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平江县工业园、临湘市工业园、君山区工业集中区分别增长13.2%、12.8%、11.9%、11.8%、11.6%、10.3%。

2015年1-12月全市各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情况表

本月增速(%)

累计增速(%)

合   计

10.6

9.8

湘阴县工业园

13.8

13.2

华容县工业集中区

15.5

12.8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

12.7

11.9

平江县工业园

11.2

11.8

临湘市工业园

11.0

11.6

君山区工业集中区

9.5

10.3

岳阳县工业集中区

12.1

9.1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

7.3

7.8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6.6

7.4

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

4.6

6.3

6、主要关联指标运行良好。工业用电指标稳步回升,特别是下半年呈逐月上升态势,1-12月工业用电75.49亿千瓦时(大型企业自发电量4.21亿千瓦时),增长1.09%,其中12月增长1.5%。工业增值税支撑有力,同比增长8.5%。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外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1月,官方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分别为48.3%和44.8%,继续低于临界点,表明中小型企业经济紧缩,需要继续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2015年12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5%,已连续44个月下降。价格是反映市场景气状况的先行指标,2015年,工业品生产者综合价格继续下跌,表现低迷,工业品价格指数持续回落反应市场需求整体不旺。石化、电力、建材行业分别同比下降1.8%、7.6%、6.1%。受产品出厂价格下跌、下游产业需求降低等因素的影响,长岭炼化、巴陵石化、长岭催化剂、中创化工等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下降9.05%、19.49%、2.89%和43.87%,岳阳县22条陶瓷生产线现仅有13条在运行,兆邦陶瓷10条生产线,6条停产,海螺水泥、天欣科技产值分别下降21.2%、22.4%。

2、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产业链条短,层次低。从组织结构看,目前在岳阳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以大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产业的小企业集聚其周围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大多是传统类型的产业集群;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常年徘徊在加工、组装和制造环节,产业链条短,配套不完善,缺少高端产品。二是新兴产业占比偏低。以原材料加工、制造为主的传统工业在全市工业中仍占很大比重,而以现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精细化工等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产业的比例偏低。1-12月,全市规模工业中以食品、纺织、石化、造纸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56.1%,而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仅为21.7%。三是高加工度和高技术度产业发展放缓。1-12月,全市规模工业高加工度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和4.0%,比全部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低1.5个和4.3个百分点。

3、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一是成本上升成为企业风险的主因。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水、电、气等价格攀升,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挫,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二是资金制约成为企业做强的软肋。今年以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门槛过高,贷款难以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非公经济,资金缺紧仍然是制约企业做强的软肋。同时资金周转开始变慢,存货上升明显。三是人才制约成为企业做大的短板。受人工工资上涨较快影响,多数企业出现用工流失、招工困难的情况,部分企业面临长期用工短缺问题。四是结构不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市企业结构欠优,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差;高新技术水平不高,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三、2016年工作措施

2016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三量齐升”,加快转型升级,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抓项目建设招商,培育工业增长动力。继续开展“三个一批”竞赛活动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抓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是抓重大项目推进。重点抓好株冶绿色改造升级、神华国华岳阳电厂、华电平江电厂、中航浮空器等项目建设,支持长岭炼化、巴陵石化等技改升级,鼓励际华3517、中航长动、金秋红日等企业“退二进三”。二是抓签约项目开工。积极跟进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的《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四川科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后续项目对接,加大中粮城陵矶产业园项目对接,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三是抓产业链招商。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和长株潭老工业区搬迁等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绿色化工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石化、食品等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产品开展广泛招商。

2、突出抓创新转型,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贯彻湖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制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逐步提升工业制造的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建立完善创新体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依托中科电气、科美达等建设工业磁力设计中心,依托湖南科伦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协同创新。二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北斗导航、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新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端产品和成套设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工业物流、信息服务及外包、电子商务等,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要素配置、市场开拓、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

3、突出抓园区升级,加快产业集群集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园区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动园区发展,在配套设施、产业集聚、经济效益等方面实现大跨越。一是加快推进“135”工程。力争建成259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加快园区水、电、路、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配套建设。依托园区“135”工程,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创新创业企业250家以上。二是突出龙头带动。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绿色化工产业园、城陵矶新港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做大园区工业经济总量,带动全市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重点支持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发展,打造区域共建共享示范窗口。三是严格绩效考核。对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从产业发展、建设投入、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严格绩效考核,其中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要求每年引进投资过20亿元项目1个以上,其他省级园区引进投资过5亿元项目2个以上。

4、突出抓联手帮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继续开展重点企业帮扶行动,在做好情况调度、问题收集与交办、工作督察与考核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帮扶重心由解决部分企业的困难问题向整体提升服务企业发展能力水平转变。一是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整合全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专业服务。二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严格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严格落实涉企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三是大力推广本地产品。制定《岳阳市工业产品推荐目录》,探索建立对企业、项目采购本地优质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举办本地优质产品的推介会、产需对接会,宣传推介优质产品,帮助拓展产品市场。

5、突出抓运行调控,促进工业平稳增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将规模工业增加值、企业入规等主要考核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加强调度、严格落实,确保完成预定目标任务。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分析。抓好全年目标的序时进度管理,充分发挥工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和工业地理系统信息报送平台作用,突出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预警监测,加强要素保障,科学合理调度,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二是加大小微企业入规力度。把小微企业培育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业务指导、任务督导和各项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争取更多企业进入规模企业。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牢记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监管范围内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密切关注特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风险预测预警,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