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的云溪工业园,机声隆隆,车辆穿梭,热闹非凡,处处涌动着火热的创业激情,让人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 “作为云溪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和桥头堡,今年,云溪工业园将紧紧围绕推进‘436’工程建设这根主线,瞄准进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和争创‘国家级精细化工园区’这两大目标,加快扩园提质步伐,努力提升园区效益,实现园区工业产值150亿元,税收突破4亿元。”云溪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面对眼前这一幕幕生动的风景不无自豪地说。 充满豪情的一席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云溪工业园“建大园区、做大产业”,寻求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胆识,一个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低碳环保、生态高效的“千亿园区”已悄然崛起在美丽的长江之滨、洞庭湖东岸。 配套完善 公用工程独树一帜 在各地竞相发展园区经济的今天,云溪工业园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建园之初,园区就确立了“对接石化基地、承接沿海产业、打造工业洼地”的办园宗旨,立足于打造一个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齐全的专业化工园区。 化工项目落户,对排污有着严格的要求。“三废”处理配套设备投资大、运转成本高、投资商后顾之忧多,这成为精细化工投资商最大的心结。为了使投资商永绝“后患”,工业园连续8年把园区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每年投入近亿元致力于硬件建设,园区通过BOT模式引资7000万元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运行,引进华润天然气对园区实行集中供热,今年又投入1亿元接专业管网从华能电厂直接引入蒸气直达园区企业,届时园区将取缔所有燃煤锅炉。园区科技创业中心建成2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整合大厂科研资源,成立了公共研发中心和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测试等技术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惜重金筑巢,量身定做公用服务平台,园区实现了“污水处理、双回路电源、消防、蒸汽、工业气体、中小试、孵化中心、标准厂房”等公用工程体系的“九统一”。共建同享的公用设施,让投资者来云溪工业园每投资1000万元,可节约配套附加投资150万元。“排污一个口、供热一根管”已成为云溪工业园在同类园区招商中闪亮的“一招鲜”。 对接成链 集群发展态势强劲 云溪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巴陵石化、长岭炼化上下游产业链长,中间伴生产品多,为云溪发展精细化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云溪工业园以延伸大厂石化产业链为定位,致力厂地产业互延互拓、互填互补,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形成了工业催化新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生物医药化工、环保溶剂、中间体产业和炼厂气体加工6条产业链。园区每引进一个项目,都要重点考虑该企业上下游产品能否对接成链,关联产品能否复合成网,资源能否实现综合利用,企业内部是否能形成产业链循环。依托6条产业链招商,加快了项目向园区的聚集。入园的145家企业中,有118家聚集在6条产业链上,形成了纵向成链、横向成群、集群发展的强劲势头。捆绑在同一条链上的企业形成了弱弱联合也成强的模式。中美合资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是园区第一家落户的企业,时隔8年,当年的“丑小鸭”如今已是中国生物酶行业的龙头老大,每年向国家贡献税收2000多万元。目前,尤特尔公司正朝着亚洲最大的生物酶制剂生产基地进军。随着英泰、科立孚、科苑、东润等树脂生产企业相继入园并强强联手,园区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酮醛树脂产业基地。同时中石化催化剂新基地的建成投产,云溪工业园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市场覆盖面最广的炼化催化剂生产基地。园区产业集群引发“聚变”,大产业做出大文章,园区品牌不断提升。云溪工业园被湖南省科技厅授予全省唯一一家“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称号,并先后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省级先进园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园区”等称号,并被列为省委、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集群”和重点扶持的“千亿园区”。 选商约谈 层层把关质量兴园 今年2月份,园区专家组在复评中,否决了已通过省环评的某协议入园企业,工业园当场退还该企业土地预付款180万元。去年元月以来,协议入园的66家企业,只有32家入园,被专家否决一半以上,云溪工业园正在经历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 从招商到选商,一字之差,彰显的是云溪工业园科学发展的宏观视野。建园之初,百业待兴,在项目引进上,捡到篮里都是菜,特别是一些乡镇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引进的项目大都产业不配套、环保不过关、科技含量低。 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独特的区位优势,精准的特色定位,完善的配套设施,使云溪工业园在同类化工园区中的吸引力持续走强,各路客商纷至沓来。区委书记陈志莲态度明确,“要发展更要环境,要数量更要质量。”区委、区政府取消了乡镇和部门招商考核任务,在项目入园上改引入为禁入、限入,坚决杜绝质量不高的项目。园区建立了包括产业对口、环保、安全、投资规模、科技含量、产能成长性六个方面的项目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聘请35名化工行业的资深专家学者对入园项目层层把关:去年8月,井泉化工“托请”入园,终因投资只有3000万元而被婉拒。投资1.8亿元的醇醚项目,因安全有隐患而被拒之门外。某投资2亿元的陶瓷项目,因产业不对口,浪费园区配套设施投入而被忍痛割爱。投资1.1亿元的絮凝剂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改性塑料项目,尽管已通过省环评,但被园区环评专家小组否决。 由于历史原因引入的一些效益不高、难以履约的“问题”企业,园区管委会则以约谈的形式,提前亮出“黄牌”,督促企业履行承诺,提质增效。对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取得土地长期闲置以及生产经营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提前5个工作日发出约谈通知,与企业一道分析问题症结,研究解决方案,明确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某企业2009年入驻园区,受让土地80亩,合同引资8000万元,受市场影响,企业二期工程不能如期开工,实际投资只有3000多万元,土地实际利用率不足50%,管委会对其约谈后,企业仍然无法履约。管委会按程序将闲置的20亩土地收回,并转让给邻近的科罗德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上一条洗涤剂生产线,年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近年来,园区共约谈企业17家,2家企业自行拆除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新上装置,1家效益低下的企业自动退出园区,关停2家环保整治无望的企业,收回6宗117亩闲置土地,并分别重新出让给8个新入园的项目,如今这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投资额达2亿多元。 要企业更要产业,要发展更要质量。该工业园专家组认真解读省政府与中石化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国家石化产业发展走向,围绕千亿石化园的“溢出”效应,致力于与大厂产业共网、市场互填、资源共享,一批循环利用的项目纷纷入园。去年1月以来,32个项目加盟园区,总投资达35亿,其中23家新入园企业当年投产,向园区的产业链快速集结。目前,落户园区的项目有145个,承载的项目投资达120多亿元,亩平投资密度达350万元,亩平产出效益达270万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承载着17万云溪人民工业强区的梦想,云溪工业园正不断放大优势、释放潜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