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力推进我市“岳商回归”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链”接回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建设工作,将我市“12+1”产业链调整为九大重点产业链,同时也调整了链长、副链长,形成“链长牵头管总、副链长分块负责、链办组织协调、部门协作推进、园区具体落实”的工作局面。实施“领军企业倍增计划”“重点企业扩能增效行动”,培育链上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链上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总数达到320多家。成功举办岳阳市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推介暨产学研成果发布及签约仪式,举行了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建立起“研究院+研究院有限公司+基金+基地+产业联盟”五位一体、专业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集技术开发、中试、成果转化于一体,吸引更多岳商回归创业,助推我市打造湖南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
二、强化梯次培育,树立标杆。坚持项目为王,抢抓政策窗口机遇,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5个在建重点项目纳入省级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推动乙烯项目年内开工已纳入省政府十大重点工作任务,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正威再生资源及新材料项目、攀华400万吨新型薄板材料项目已部分投产,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项目已建成4.6平方公里核心区,引进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配套企业。现已培育1974家规模工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单项冠军2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排名全省第三。累计培育上云企业2万多家、上平台企业2000多家,创建科美达电气、三兴精密等“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7家,千盟工业智能、聚仁化工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点示范项目达到79个,湖南科伦、长康实业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车间达到16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到142家,将推动更多岳商产业回归、项目回投、资本回流。
三、细化惠企服务,纾困解难。我局牵头负责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专项行动,全市1965名干部走访企业4294家,梳理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4201个。打造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让“二维码”小程序成为解决企业困难的“集散地”,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融资、账款清欠等5大纾困解难服务,实现了零时差传递优惠政策,零障碍互动交流,零距离纾困解难。打造产销服务平台(产业经济大脑),发布企业供需信息,大力宣传推广岳阳名优特新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充分发挥“96871”直播中心功能,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企业宣传推广、直播带货等活动,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一手找服务,一手找企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为全市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会同有关单位围绕招商引资、金融支持、产业集聚等方面,共同探索企业信息共享,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行动,坚定中小企业发展信心,让惠企政策尽知尽享、助企纾困有难必应、援企服务精益求精,当好企业“娘家人”。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工业稳增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开展“智赋万企”行动等十大重点任务,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为岳商回归厚植成长沃土。一是通过稳企助企,打造益企高地。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细作,加快构建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到领航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继续巩固千名干部联千企行动工作成效,抓好《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的落实,深入推进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通过绿色创新,打造转型高地。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紧盯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和产品创新强基项目,挖掘和推广“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首套件”。三是通过链式发展,打造集群高地。充分发挥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副链长、相关县市区长和部门负责人担任链办主任的高位推进优势,全力推进100万吨乙烯、汇川、易亲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快建快投、达产达效。以两厂合并和己内酰胺转型升级为领头雁,示范带领现代石化、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九大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四是通过融合融通,打造数智高地。推动信息服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持工业软件、工业APP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推广,形成九大产业链深入发展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5G基站、千兆光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提升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推动数字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深度融合,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促进生产工艺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新型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生产效率。
感谢您对我市“岳商回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岳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19日
承办负责人:余炯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李红 13973069511